神的作為:八、得兒子的名分(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從外到內的救恩”系列──“神的作為”這個主題,討論題目是“得兒子的名分”。這是我們第三次討論同一段經文。這次講道的主題會根據以弗所書第1章第4節的經文。我們今天會閱讀第1章,我會朗讀4至8節。在這幾次節目中,我們一直探討同一個主題,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去討論。這主題是多麼重要,多麼關鍵。上一個節目完結後,有很多聽眾都討論保羅在這裏所指的兒子名分,他們認為那篇講道很能改變人的生命,而且清楚說明了我們生活的基礎,讓人看清自己的生命狀況。今天我們要再一次探討這個主題。讓我為大家朗讀1章4到8節,然後繼續討論“得兒子名分”的教義。請聽:

[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6]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裏所賜給我們的。

[7] 我們借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8] 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這裏的重點是,他命定我們要成為祂的兒子。過去兩次節目,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題目。我們談過這個教義有多重要,影響力有多大。我們談到在神永恒的計劃裏,祂所有計劃都命定我們要得兒子的名分。祂所安排的一切都為了要成就這一點。祂計劃的高峰、在歷史上的巔峰事件,就是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祂的救贖,還有我們在這幾次節目中一直探討的所有事情,就是那個高峰,就是所有事情發生的目的。這是最巔峰的事件,竟然有一位神願意給所有跟隨者兒子的名分,讓他們成為祂的兒子。

我們看到,這種情況得以發生是借著耶穌的死和祂的救贖。浪子比喻的深層意思,其實非常巧妙動人。我認為故事的結構非常微妙,但讀者很容易會忽略一點——浪子犯罪並叛逆父親後,唯一能讓他回來並再次獲得父親接納的方法,就是借著長兄的犧牲。父親無法不付任何代價而把小兒子,就是那個浪子接回來。他這樣做不能不付代價,因為你所看到父親現在給浪子的一切都是屬於長兄的。你還記得嗎?浪子把分得的家業都花光了。他現在一無所有,如果父親要把他帶回家並還他兒子的名分,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犧牲祂的大兒子。在浪子的比喻中,長兄很生氣,他說:“每一個指環都是我的,每一件長袍都是我的,每一只肥牛犢都是我的。正因如此,父親,你給他的這些東西,都要我付上代價。”

大家在這裏看到一個脾氣暴躁的哥哥,但聖經說:“歡樂吧!你們真正擁有的長兄並非這樣。耶穌就是你們真正的長兄,祂絕對不會不願意為你們犧牲。”希伯來書第2章告訴我們,祂稱我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祂降世為人,在各方面跟我們都一樣,這樣他就可以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我們所探討的事情,說明了耶穌基督甘心情願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甘心情願付上代價,甘心情願明白——唯有借著祂的犧牲,我們才可以進入神的家。祂為此高興地歌唱,歡喜快樂。現在我們來看看祂的犧牲吧。

我們上一個節目開始探討成為神兒女的特權和特質,並討論誰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誰是神的孩子並且知道自己已得兒子的名分;這次節目會完成上一次還沒說完的。神的兒女有甚麼特質?我們在上一個節目討論到一半,今天我會直接繼續說下去,因為我們今天要完成整個討論。神兒女的特質是甚麼?知道自己是神兒女的人有甚麼標記?誰會在生活中顯明這些標記呢?

1. 神的兒女大膽無懼

首先,第一點我們上一個節目討論過,但現在我想再談談。我們要談的第一點,就是自由或無畏。記得我們讀過羅馬書第8章嗎?經文告訴我們:“你們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因為我們不再是奴隸,而是兒子;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你們聽見嗎?你們不是奴隸,而是兒子。如果你是奴隸,便會充滿恐懼;而聖靈的工作就是在生活中向基督徒表明他們是神的兒女,好讓他們擺脫恐懼。因此,重點就在這裏。如果你生活在恐懼之中,這表示你不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或者你並不是神的孩子。導致你恐懼的原因,就只有這兩個可能性。如果你生活在恐懼之中,你不知道你是神的孩子,或者你並不是神的孩子。這就是你恐懼的原因。這一點我們在上一個節目中已經談論過了,現在只是重申一遍。請大家記住。

在大部分的大房子裏,在大部分的大家庭裏,在大部分的大村落裏,都會有一個崇高的主人或有一個貴族管理整幢房子,屋子裏面住著很多人。他們大多是仆人,他們大多是奴隸,但當中也有幾個孩子。你看,孩子從屋主那裏領受命令,奴隸也從屋主那裏領受命令;即使他們領受相同的命令,也同樣遵從命令,但他們卻有不同的動機。

奴隸始終要謹記,如果他不服從主人,他可能會被驅逐出去,或者被降職。換句話說,奴隸活在壓迫和恐懼之中,害怕被驅逐。然而,兒子卻有完全不同的心態。兒子說:“這是我的房子,我不會被逐出。這是我的父親,我們的關系穩固不變。”因此,奴隸和兒子雖服從相同的人,但卻抱著完全不同的動機。奴隸服從是出於恐懼,因為那位主人不是他們的父親;但兒子知道父親接納他,並不是因為他的表現。

這樣便使人缺乏無畏的心。讓我說得更加具體:奴隸總是狂躁不安,兒子則心平氣靜。為甚麼?因為奴隸的心態總是:“當我已經做得很好,當我表現出色,當我生活合乎標準,我便會覺得自己很不錯;但當我遇到失敗,當我在絕望中,當我很郁悶,我的情緒便起伏不定、時上時落。”你是這樣子嗎?可是兒子卻是神的孩子,跟父親有獨特的關系。當你這一星期表現良好,生活符合標準,你也不會因此沾沾自喜。你說:“嘿,我有好的表現並不是我可以進入父家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耶穌付了代價。”當你遇到失敗,你不會絕望,反而會說:“我之所以在父親的屋子裏,並不是因為我的表現,而是因為耶穌為我所做的。”你看見當中的平靜安穩嗎?你看見不焦慮、不狂躁的原因嗎?狂躁焦慮的人情緒會隨著自己的表現而起伏不定,這就是奴隸的心態,並非兒子的心態。

讓我舉另一個例子,我們試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恐懼的問題。奴隸愛挑剔、愛論斷,因為除非他們感覺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否則便會認為自己不能得神悅納。除非他們感覺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否則便感受不到被愛;因此,他們要去找別人的過失。他們要聽流言蜚語且要把它傳開,謠言讓你自覺優勝,謠言讓你自覺可愛。這就是聽取謠言、說長道短吸引有趣的原因,因為這樣做會讓你自覺高人一等。奴隸需要感覺自己比別人優勝,才能獲得被愛的感覺。你一定要挑剔別人,一定要在別人身上找缺憾。平心而論,奴隸這樣對待其他人,其實也同樣這樣對待自己。你對別人挑剔刻薄,其實對自己也是一樣;結果,你看,你成為愛挑剔、愛論斷的人。然而,兒子在靈裏擁有肯定的穩妥。兒子有很好的聆聽技巧。兒子知道自己獲得接納和愛,並不在於他的表現如何;因此,兒子無論在哪裏,無論在做甚麼,他們都有能力肯定別人。奴隸總是狂躁不安,兒子卻是心平氣靜。在靈裏,奴隸總是愛挑剔、愛論斷,兒子卻總有肯定的穩妥。

我再給你們另一個例子:奴隸總是提防別人,總是控制別人。出於同樣的原因,奴隸的心這樣說:“我必須讓人看見我很好,除非我樣貌、行為、舉止看上去很好,否則不能討人歡喜。”因此,你不能安然接受別人的批評。當有人談論關於你的事情,你會非常小心提防別人;這也是你在不同的處境中 想要控制別人的原因。你在人面前必須大方得體。然而,兒子卻願意悔改,不會提防別人,不會控制別人。你喜歡悔改,原因就是:真正的基督徒是神的孩子,他們之所以喜歡悔改,是因為悔改其實就是讓他們重新得到一種差不多是覺得像重新得救的感受。當有人指出你的缺點,你察覺後便說:“我真是軟弱,我是有缺點的人;但我的罪債越沈重,我越看見自己的缺點,也越驚訝天父的愛和恩典是多麼奇妙。”你看到嗎?悔改對基督徒來說實在是一件美事,因此他們常常逼切禱告悔改。兒子、孩子,就是抱持孩子心態的人,擁有兒子名分和心態的人,他們都逼切悔改,為甚麼呢?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重新得救。當然,這是痛苦的,就像用力扯開傷痂一樣,但其實傷口真的在底下愈合。你把它撕開,你當然會痛、會受傷,但在傷痂下面其實有一層像嬰兒的皮膚一樣漂亮的新生皮膚。我們多麼希望全身皮膚看起來都是那樣子。同樣,悔改就像扯開傷痂一樣,你會疼痛,但下面卻藏著重新得救的你。

基督徒總是歡喜快樂地悔改。悔改並不是要把他們壓制在地上,悔改並不是迫不得已的決定,悔改並不是我們用盡一切方法去逃避。你的身份是甚麼呢?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得到的並非奴仆膽怯的心。如果你的人生因著別人的批評而充滿恐懼,因著別人的意見而常常懼怕,因著害怕讓別人發現你的缺點而不敢接觸人;如果你經常感到害羞不安;如果你深入地自省,不斷反省,發現自己的人生充斥著這些恐懼,那麼即使你可能已是重生的基督徒,可能已是神的孩子,但你行出來卻一點不像神的孩子

你知道在大城市裏,基督徒真正獨特之處是甚麼嗎?根據大城市的標準,基督徒在本質上都有一個道德框架,是屬於中世紀的價值觀。基督徒相信有種東西稱為罪,而大多數人卻只把罪視為理所當然。他們吃喝自己的罪、呼吸自己的罪。你們看,他們把罪當成空氣一樣呼吸,把罪當成水一樣喝下去。如果你認識住在大城市裏的基督徒,你會發現他們有一種道德意識,且有一種謹慎認真的意識,大多數人都望而生畏。然而,有兒子名分的基督徒卻能面對強烈反對自己的人,並能處理那些嚴重分歧的意見和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法。他們甚至能溫和親切地對待那些反對他們的人,而沒有任何防備之心,並不感覺自己受威脅。基督徒絕對令人驚訝不已。如果你做不到那樣子,那麼你已經忘記自己是兒子了。第一個標誌兒子名分的記號,就是無懼的心。

2. 神的兒女與父有連系

第二個標誌兒子名分的記號是:與天父的親近,就是祈禱的心態。羅馬書第8章,我們之前讀過,它說你們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阿爸父”(Abba Father)——很多人都認識或聽過“阿爸”(Abba)這兩個字,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詞。“阿爸父”是阿拉姆語,是一個非常親密的稱呼,意思就是“爸爸”。我必須這樣說,在所有宗教中,唯獨基督信仰大膽無懼地給予我們那無止境的親密關系,沒有其他宗教夠膽給我們那樣的關系。事實上,我認為這樣說實在最適合不過,其他宗教大多都感到非常震驚,甚至非常惱怒且憎惡。事實上,有些其他宗教的信徒跟我說,我們假設我們與天上的父之間的親密關系,其實是一種褻瀆。

好了,大膽無懼。沒錯,我其實想用這個詞——不顧顏面。在路加福音第11章中,有一個比喻講述在半夜尋求幫助的朋友。耶穌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朋友半夜前來請求幫忙。祂說:“那人因朋友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直求”這個詞原文是希臘文,翻譯成中文就成為“直求”,但我認為更好的翻譯應該是“不顧面子、不顧顏面!”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放肆的請求,是一種冒失的行為。做這事情的人若是小孩子,那當然是平常的事;但做這事情的人若是鄰舍或朋友,那卻是非常傲慢的事。

有些事情若是朋友或鄰居做,那會是傲慢、無禮、厚顏無恥的行為;但換了由小孩子做,卻會變得非常自然。聽著,孩子對父親的心態跟其他任何人完全不同。假設你的父親是總統,假設你的父親是國王,又假設有一個人在淩晨4點來向你父親請求一點水喝,那是厚顏無恥,那是放肆無禮。這樣的要求實在太荒謬,要求這樣親密的關系也實在太可笑。他要求國王為他這樣付出,實在非常不敬;可是,如果國王是你的爸爸,他必會為你起來。他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國王,但對於你,他是父親。他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是絞刑的判官,但對於你,他是父親。好了,你對待神有沒有像那朋友的心態?如果有,那麼你便成為屬靈大傻瓜。

孩子會不顧面子祈禱,孩子會絮絮不休地祈禱,孩子會肆無忌憚地祈禱,孩子會為所有事情祈禱。這是孩子會做的事情,這是孩子會做的事情!看,你不會看到一個五歲的孩子說:“好吧,爸爸,我不想打擾你,我知道你非常忙碌。”你見過五歲的孩子這樣說嗎?你有沒有見過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跟爸爸說:“爸爸,我想向你要一些東西,但你是偉大又重要的人物,我知道我不應這樣打擾你。”而當你看著神,你說:“因著我以前做過的事情,祂永遠不會應允我現在這個禱告。因為這個禱告太微不足道了,祂一定不會應允。”這些話像奴隸說的話一樣,而非孩子所說的。

你知道他對你來說是誰嗎?你看,你可能是會祈禱的大傻瓜。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可以讓你了解自己仍然有奴隸的心態,還是抱著兒子的心態——就是你禱告的方式,你會怎樣想起祂呢?你會否呼喊“阿爸父”?

有一位宣教士告訴我一個故事。她自己生了四個孩子,第五個孩子是收養回來的。那是一個女孩,一個10歲的女孩。即使她是合法收養的,她也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習慣稱她的父母——就是養父母,為爸爸、媽媽。在此之前,她一直都只是直呼其名。換句話說,養父母把孩子合法地收養回來,但仍沒有建立真實的關系。後來有一天,她在院子裏跌倒了,傷得很嚴重,哭著喊叫:“爸爸!”於是養父便馬上跑過去。你們看,我希望你們看得見,你們很多人都是這樣子。你是神合法收養的孩子,我保證你的身份是不容置疑的,你已經得到神兒女的名分。你已經把自己給他,卻沒有向祂呼喊,沒有不顧顏面地向祂祈禱,沒有絮絮不休地向祂祈禱,沒有肆無忌憚地向祂祈禱,沒有為所有事情向祂祈禱。這也是你的境況。你是神的孩子嗎?你知道你是神的孩子嗎?你有這樣祈禱嗎?

英國在上個世紀有個拳擊手叫做比利·布雷(Billy Bray),他總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說話。每當事情不對勁,他便會說:“我要跟我父親說。”他有這樣的心態。

3. 神的兒女自覺富足

首先,無畏;第二,親近關系、祈禱的心態;第三,第三個標誌神兒女名分的記號是,富足的感覺。這是富足的感覺。在羅馬書第8章中,有一段美妙的經文是我們一直在引用的。讓我讀給你們聽,羅馬書第8章說:“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這是一段令人費解的經文,因為它說:“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急不及待要看見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然後,保羅說:“我們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保羅怎麼能在這裏說:“我們已經得著兒子的名分。”然後不久又在羅馬書第8章裏說:“我們正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因為當你成為基督徒,你便是神合法收養的孩子。收養孩子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你想把這個孩子視如己出,你想把一切你會給親生兒女的東西都給這個孩子。不過,有一種東西就算是親兒女都不能給的,那就是你的基因。

很多時候,我們不希望她有我的鼻子,不希望她有我的耳朵……在人類的真實環境中,我們想這樣做,卻不能這樣做。然而,福音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僅要成為神合法收養的兒女,更要得到神給我們的基因。祂在我們裏面擺放祂的特質、屬性,以及神的靈,我們已經擁有聖靈初結的果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絕對像他,我們最終會得到屬於神家的形象。祂的特質在我們裏面漸漸增長,總有一天會變得豐碩茂盛。保羅把那天形容得非常榮美。

耶穌,當你看耶穌,你會看到擁有神基因的人的模樣,你會看見在道德上的榮耀。希伯來書1章3節說:“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 ,是神本體的真像。”他是神本體的光輝,而那光輝和相似的形象將會在我們身上出現。到了未後那一天,那光輝將會落在你們身上,那光輝將會降臨在你們身上。這就是奇妙的地方,保羅說,我們真正進入兒子名分的豐富那天,一切受造之物也會同時改變形象。怎麼可能?為甚麼大自然會等待我們?這意味著將來落在我們身上的榮耀會極為強大,我們改變的時候,連所有受造之物也隨著我們而改變。

原因就在這裏:我們受造成為園丁、成為管家,負責管理所有受造之物,照顧大自然環境。可是環保學者會告訴我們,我們手所作的到底有多不堪。當我們陷入罪中,在某程度上,我們也把其他受造之物帶到罪中;而當我們進入榮耀,在某程度上,我們也會把它們帶到榮耀中。保羅在這種情況下、在這段經文中,談論這光榮的自由,他說:“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他說“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是甚麼意思呢?聽著,這是最實用的教導,你現在就能理解。我們希望得到兒子的名分,我們希望得到榮耀,我們在思想神的家業。我們想象著榮耀降臨,那會是多麼不可思議。當榮耀降臨在我們身上,當榮耀降臨在地面上,一切受造之物都會變得完美無暇,從此不再受敗壞的轄制。那時候將會有新天新地出現,而我們會負責管理那個新世界。每一片草葉都如此美麗,大自然的美將深深打動你的心,使你不得不跪下尊崇造物主的榮美。這一切都會降臨,保羅說:“我對此的盼望拯救了我。”這裏拯救的意思並不是使我的罪得赦,他的意思是那份盼望凈化了他的心。“我的盼望;我的產業;我的財富;我的榮耀、那必定得到的榮耀、那即將降臨的榮耀……”他說:“這就是我面對痛苦的秘訣,我數算我的盼望,我仔細思考我的盼望。”保羅說:“除非你盼望得到家業,除非你知道自己很富有,除非你知道自己將會繼承家業,否則你一生不可能過得平靜安穩。”

我有一些朋友,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每年都入不敷支;你們大概也認識這樣的朋友吧。不過,這些朋友知道,他們總有一天會發達。現在,他們不確定是甚麼時候,但他們的盼望並不會很遠。因此,他們並沒有像我們一樣常常憂慮。他們這樣思想可以救自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於是經常想想自己的未來,想想自己的孩子。他們沒有我們的憂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發達。他們心裏平靜安穩,擁有支配一切的安舒。他們知道自己將會很富有,即使所盼望的現在還沒實現。他們知道自己很富有。他們的心態跟我們截然不同。保羅說:“除非你擁有這份盼望,除非你數算你的盼望,除非你記住你的盼望,除非你即使所盼望的現在還沒實現,也能生活得像富翁一樣,否則你將無法處理生活中各樣的問題,你將無法面對它們,你將無法擺脫它們。你就像在搖籃裏新生的國王,你現在焦慮不安,因為有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但等到你看到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你便得平安。”

如果有一個嬰孩當了國王,他其實並不知道榮耀正等待他。他煩躁只因為沒有人拿玩具給他,他心煩只因為沒有人餵他吃東西。噢,他只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煩躁不安。你是否感同身受?我很認同這一點。為甚麼我這麼煩躁?因為這星期諸事不順?有人拿了我的玩具,那又怎樣?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我仔細思量後認為現在的痛苦,現在被人拿走的玩具,比起我將來要繼承的家業,實在微不足道。我將會變得很富有,富有!這就是國王的兒子會說的話。

蘇格蘭老傳教士塞繆爾.拉瑟福德(Samuel Rudderford)說:“你是否覺得自己的人生糟透了?你是否為了失去的東西而痛心疾首?把這些事情記下來吧。”他說:“繼續前進吧,好好記錄列表。到了最後一天,走到天父面前把清單交給祂,看看祂會怎樣以霎那的榮耀來補償你所失去的一切。那時候的榮耀將會遠遠超過你所有累積的清單。”你很富有。好吧,兒子是自由的,兒子和父親是有親切的關系,在生活上也與父親有親密的連系。兒子知道自己很富有,生活得像富翁一樣安舒。兒子認識將來所得的家業,使他得著智慧好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對了,他的心知道。

4. 神的兒女視困苦為磨練

第四,兒子視困苦為磨練。這就是第四個標誌兒子名分的記號。兒子能夠以感恩的心克服困難。希伯來書第12章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我們有生我們的父親管教我們,希伯來書作者說,但神管教我們原是為我們好,好讓我們可以分享祂的義。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現在,你時刻都意識到你是神的孩子。你對於人生的痛苦和苦難,有完全不同的態度。神的孩子面對痛苦,並不會說:“我被懲罰了!”你不會這樣說,因為神不是地方法官。你們看,神的孩子說:“神不是地方法官;祂不是民事裁判官;祂不是警察;祂不是審判我的法官。他不會因為我犯罪而懲罰我,不會因我的罪孽而報應我,因為我的哥哥已經為我承擔了懲罰,他支付了所有刑罰。因此,如果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這是天父的管教。我的天父並非要揭露我隱藏的罪,並非要因我的罪報應我。不!因為我是神的孩子,我現在能夠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去看待苦難,天父使我謙卑,天父讓我看清我內心是怎樣的,天父讓我看見甚麼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天父要塑造我有耶穌的形象。”

聽著,你會如何對待並處理生活中的苦難?像小孩子,抑或像奴隸一樣?首先,你知道像孩子一樣去面對苦難是甚麼意思嗎?所有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小孩子。你們中間有些人說:“我不能相信上帝,因為這樣的事竟然發生在我生命中。”然後我對你說:“但是,你為甚麼不能相信神呢?”“因為神沒有向我解釋為甚麼這種事情會發生。”換句話說,你的意思是:“我不想自己的行為思想像個孩子,我不想只做小孩子。我想神來解釋為甚麼會發生這種事情,不然我不會相信祂。”這樣其實是拒絕做神的孩子。

請聽著,父母常常對孩子說:“親愛的,你現在無法理解,待你長大後便會明白。”你嘗試向孩子解釋,但他們卻走開了。他們不明白。他們不停抱怨,因為他們不明白。你說:“親愛的,你不能這樣做;親愛的,你不能去那邊;親愛的,你不能那樣做;親愛的,你不能。你要進來,我們要收拾行李離開了。你要離開所有朋友,我們現在離開,比起你跟那些無益的朋友在一起重要得多。離開他們並不是世界末日啊。”然後,孩子說:“我不明白,我不明白。”於是,你試著以最顯淺的角度嘗試為他們解釋,但還是解釋不了。即使他們抱怨,他們知道還是有另一層道理是他們無法理解的。他們知道自己是孩子。他們基本上是明白的,像大多數孩子一樣,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當你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讓天父做你的父親,讓自己做祂的孩子;這意味著你得願意說:“天父啊,袮不需要向我解釋那一切,我才相信你。”除非你願意這樣說,否則你其實在拒絕兒子的名分。

你其實在拒絕當神的孩子,除非你說:“天父,袮不需要向我解釋那一切,我才相信你,因為畢竟我只是一個小孩子。”像孩子一樣面對苦難,意味著你這樣說:“我看見且意識到,神並非要我受苦。祂不是要來抓我,祂不是要來傷害我。祂只是以某種方式來改變我、建立我,祂知道甚麼東西最適合我。”你能夠理解這一點嗎?你能夠像孩子一樣面對你的苦難嗎?除非你晝夜思想神偉大的智慧,並謹記祂其實是你的父親,而你就是祂的孩子,否則你的一生就只有苦味了。你們中間有些人正是這個樣子。這是因為你看不見自己是神的兒女,或者你拒絕把自己獻給基督,拒絕成為神的孩子。因此,你的辛酸苦楚,最終便落在你的肩膀上。

關於這一點,還有一件事情。聖經說:“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我一直註意到的事情是,除非你是神的孩子,渴望得到天父的聖潔,否則你永遠也無法面對苦難。你看,如果你坐下來跟神的孩子說:“這真的很辛苦。”但如果你無論如何都選擇順服祂、信任祂,那麼神會使你更像祂。你會在恩典中成長,變得越來越像耶穌,越來越聖潔。這樣,神的孩子便會明白,說:“好的,我明白了。成為聖潔對於我,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我要更像天父。”

然而,如果你認識道德學者,你會發現他們不是基督徒。他們虔誠事主只是為了從神那裏得益處,他們相信基督信仰並非為了事奉神,而是希望神為他們服務。他們表面上非常敬虔,但心裏卻說:“因為我很敬虔,所以神理應給我美好的生活。”他們並不向往聖潔,不渴望自己更像天父;他們基本上想要一個只給甜頭的爸爸。這其實與作父親並不一樣。你跟那些人說:“沒錯,我們不知道神為甚麼讓這種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你相信祂,祂會使你成為聖潔。”他們說:“那又怎樣?”你看,如果你不向往聖潔勝於一切,那麼你便永遠無法面對苦難。永遠不能。因為你不會感到安舒快樂,聖經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那些管教一點也不能讓你安舒。

5. 神的兒女對神的愛有完全的把握

好吧,最後,我們看見——成為兒子、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將帶你進入自由;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將帶你進入與神緊密的連系,讓你透過禱告依靠祂。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會令你感到富有,會給你安穩的感覺,會給你能力去面對你本來無法面對的人生。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意味著你以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你生命中的苦難。最後,知道自己是神的孩子,意味著你對祂的愛有完全的把握。我知道在某些方面,這一點可以貫穿一切道理,但就讓我們的討論停在這裏吧。

聖經說:“耶穌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天父稱我們為孩子也不以為恥,這意味著在你生命中基本上應該有安全的保證。你知道不管怎樣,神也愛你。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沒有這份保證,但這份保證就在這裏。我是地上的父親,是個非常不完美的父親,但我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樂。這個願望是極為強烈的。雖然我有很多缺點,也很自私,但我也絕對希望我的孩子過得好。如果你也是別人的父母,你應該很明白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將永遠無法再感到快樂。你知道為甚麼嗎?你將在幾天內發現,你的心完完全全與孩子的快樂結連起來了。除非你的孩子絕對快樂,否則你將永遠無法感到完全的快樂。如果你的孩子過得快樂,那麼便沒有人會比你更快樂了。

看我這例子,當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要去別的地方生活。你知道我要花多大的力氣才能控制自己,不讓自己完全幹涉他們的生活嗎?我是多麼渴望仍能控制他們的生活,確保他們生活得快樂。你知道為甚麼嗎?因為除非他們快樂,否則我也不會快樂。即使在我們這些墮落的人類身上,即使在我們這些自私的人類心中,我也能看見天父的愛那完美的模樣。父母的愛是持續不懈的,他們對子女的支持是頑強的。你曾多少次聽見有人說:“終究她仍然是我的女兒。”這意味著不管你做過怎樣糟糕的事情,你的母親還是會說:“她仍然是我的女兒。”不管你做過怎樣糟糕的事情,他們還是會說:“這仍是我的兒子,這仍是我的女兒。”這份愛就在我們裏面——在不完美的人裏面。

我和太太有時只能為我們孩子的缺失而傷心流淚,我們總是說:“現在的情況不是太壞,但我只是擔心萬一他們無法解決那個問題,如果他們10年後還是無法克服,想想看那個麻煩。”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完美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會非常快樂,但我們總是無能為力。現在,如果根據邏輯來說,我知道天上的父必定更希望我們更完美、更幸福快樂,比起我對我孩子的期盼更深刻。明白嗎?根據邏輯來說,比起我對自己的期盼,我知道天父對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必定有更大、更深、更熱切的期望。然而,我知道我自己的期望也是無比的強烈、非常的熱切,所以祂對你的愛一定不只是簡單一個詞“難以置信”能夠形容的。難道你不知道嗎?祂是全能的父。如果我也擁有那無限的權能,我會為我的孩子做甚麼?任何事情。

你們的天父愛你們比我愛我的孩子更深、更多,而他還擁有無盡的權能。因此祂對你的愛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反而會使你擁有更完美的形象、更滿足的喜樂。祂將要這樣成就。你們要知道,平靜安穩是我所告訴你的所有事情的基礎。如果你知道——因為你是神的孩子,所以祂以絕對且無可匹敵的愛去愛你,那麼祂的愛便得勝了,而祂想你成為聖潔、成為完美的期望也得勝了。如果你明白這一切,那麼所有事情都會運作如常。然後,你便不再恐懼,也不再論斷。你不會再害怕祈禱,你不會再害怕貧窮,你不會再無法面對苦難。

你是神的孩子嗎?你有沒有聽過耶穌基督已經為你死了,好讓你現在可以安然休息?你是否明白因為你的哥哥已為你付清所有罪價,你才能進入神的家中?另一方面,你們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神的家中,卻沒有活出應有的樣式?你生活得到自由,還是仍然時刻防備,一直被壓迫?你是否緊張不安,不斷控制別人、論斷別人?你活在祈禱中,還是在憂慮、無力和焦慮之中?你活在屬於你的家業和財富之中,還是在煩厭、自憐和無望之中?如果你正遇到苦難,你活在勇氣之中,還是在絕望之中?還是,你正在壓抑之中?你活在神的平安之中,還是在焦慮不安之中?自卑感是否讓你無法跨越困難?

看哪!你們看天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看哪!這是一個命令。看哪!看著它,拿著它,抓住它。看哪!你之所以不能活在我們剛剛描述的平安之中,是因為你不仰望。仰望神吧!看哪,天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竟然使我們成為神的兒女。

讓我們一起祈禱吧。

天父啊,我們為這個最基本的真理感謝你。這是你對我們基本的期望,因此也是我們基本的生活難題,就是我們最常面對的生活難題。

天父啊,我要為兩件事情祈禱:首先,我為了今天收聽這個講道節目的人禱告,求主透過聖靈給他們啟示,告訴他們——他們的恐懼、貧乏和厭倦;他們的冷嘲熱諷和論斷人的思想;他們對人的防備和控制人的本性;他們沒有禱告;他們感到自卑;一切全都因為他們不聽袮的聖靈,聽不見袮就是我們的父親。天父啊,求袮讓所有聽眾朋友都能看見天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讓我們知道我們要做你的孩子。

我也為所有教會祈禱,希望今天的教導可以影響並祝福教會。求主使每一位弟兄姐妹都能明白今天的教導,一起討論、分享並將之傳揚出去。求主使我們因著今天的講道變得大膽無懼,同時又謙卑順服,透過我們吸引人來認識袮。天父啊,我們禱告是奉耶穌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