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得益處
十九世紀中葉,拉德斯托克勳爵Lord Radstock下榻挪威的一家旅店裏。一個小女孩在樓下門廳裏彈鋼琴,弄出一連串令人心煩的噪音!這時,有個男人走過來坐在女孩身邊,開始配合她彈奏。琴聲頓時變得美妙至極。拉德斯托克勳爵後來得知,這個男人是女孩的父親 —— 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大·鮑羅丁Alexander Borodin,就是歌劇《伊戈爾王》(Prince Igor)的曲作者。
神呼召你與他建立一種相互協作的關係。基督信仰的要義是神在基督裏爲你成就了一切。然而,我們並不是旁觀者。神要你對他做出迴應,將你納入他的計劃。神來到你身邊,使“萬事互相效力,叫你得益處”(羅馬書8:28)。神拿走我們身上那些不和諧的噪音,讓我們活出真正的美來。
智慧行走
箴言 4:20-27
在迴應神這件事上,你責無旁貸。神呼召你行在他的道路上,運用智慧,活出美善。如果你希望勝過試探,就必須在以下四個方面留心:
1.你所想的
你可以選擇去思考什麼:“你要保守己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爲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4:23)你要用善事,尤其是神的話語來充滿自己的心(4:20-21),因爲它們帶來“生命”和“健康”(4:22)。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8)
2.你所說的
話語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要慎言。“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箴言4:24)說話前要先按照以下三個標準考量一下:“這話對嗎?出於善意嗎?有必要說嗎”?
3.你所看的
要守護你的眼,留心你所看的一切(尤其在這個人心被電視和網絡主導的時代)。“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當向前直觀”。(4:25)耶穌警告我們,如果我們只顧看錯誤的東西,“全身就滿了黑暗”。但他也說:“你的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馬太福音6:22-23)。
4.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能不去那些不該去的地方,就會避免很多誘惑。“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箴言4:26-27)。《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引用了這節經文。他敦促我們要“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爲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也要爲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希伯來書12:1-2,13)。
主啊,請幫助我守護自己的心和舌頭。請讓我今天能夠智慧地行走。
慷慨施予
馬太福音 27:45-66
最終,神通過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並復活讓你得享最大的祝福。爲了讓你能夠享受與神同在,耶穌真的與父神分離,忍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
耶穌被宗教領袖迫害。百姓、家人,甚至連門徒都離棄了他。耶穌在極度痛苦中大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麼離棄我’”?(46節)
耶穌的呻吟表達了他與父神分離的苦痛。耶穌引用了《詩篇》22章1節的話,這句千古哀哭飽含了煎熬、悲嘆,以及與神隔絕的痛苦。聖經透過《約伯記》稍稍探討了“苦難”這個複雜又龐大的話題。但在十字架上,我們看到神對苦難所作出的具體迴應:神選擇進入最大的苦難,他要親自擔當我們的痛苦。
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在反思苦難和十字架時說:“如果沒有十字架,我永遠不會相信神……在這個充滿痛苦的世界裏,我們如何能敬拜一位對痛苦有免疫力的神呢?”
然而,耶穌走上十字架不僅是要與人類同甘共苦,他還要成就更大的使命。耶穌說,他要 “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8)。耶穌死,是爲了讓你得自由;耶穌被神棄絕,是爲了讓你被神接納。
在耶穌嚥氣時,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爲兩半”(馬太福音27:51)。《希伯來書》解釋了這一事件的含義:聖殿中的幔子將百姓與“至聖所”——神所在的地方隔絕開來(希伯來書9:3)。耶穌將這道人、神之間的屏障徹底移除了。
藉着耶穌和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你就可以經歷神的同在並享受與他的親密關係。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爲兩半,這個細節提醒我們:罪人之所以能夠被神接納、進入神的同在,完全是神的工作而非人的工作。正因爲耶穌被棄絕並且飽受苦難,你便可以確知神接納了你並且與你同在。這一切乃是爲了你的益處。
神毅然決然走進人類歷史,完成了救贖大功。即便在這樣神聖的時刻,神也不忘將普通人納入他的計劃。神使用了一個財主——亞利馬太的約瑟。馬太買了一塊墓地,耶穌就被葬在那裏,並且在那裏復活。(馬太福音27:57-60)
重要的不是富有或者貧窮,而是如何迴應耶穌所做的一切;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財富。亞利馬太的約瑟將財富用到了正確的地方。當他這麼做時,神就讓他結出美善的果子,並且永遠爲人記念。
主啊,感謝你爲我經歷的這一切。感謝你不僅赦免了我,還讓我成爲你計劃的一部分。
全然信靠
出埃及記 13:1-14:31
《舊約》多次預示神將通過耶穌拯救人類。通過撕裂聖殿的幔子,神爲人開闢了一條親近他的道路;同樣,神曾經分開紅海,爲以色列人開闢道路。
自始至終,是神主動拯救他的百姓出埃及:“這是因耶和華在我出埃及的時候爲我所行的事。’……因爲耶和華曾用大能的手將你從埃及領出來。……,將你領進迦南人之地,……‘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爲奴之家領出來。’”(13:3-16)
神一路引導他的子民;但他並沒有帶他們走最短的路(17節)。有時,神非但不讓我們走捷徑,反而帶我們走一條更長、更艱難的路,好使我們爲前方的爭戰做好準備。儘管以色列人已經出了埃及,但他們依然要面對一個又一個爭戰。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完全倚靠神的力量和引導。
白天有云柱,夜晚有火柱 —— 神如此帶領以色列人,從不間斷(21節)。這就是基督徒以及基督徒團契最需要的東西——神持續不斷的引導。
有時,我們似乎陷入絕境。前方是汪洋大海,後方是埃及追兵,以色列人已經無路可逃:“(他們)就甚懼怕”(14:10)。但摩西全然信靠神,他堅信神會拯救他的百姓。摩西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耶和華必爲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埃及記14:13-14)每當我感到自己身處絕境時(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就會回頭閱讀這段經文。
儘管摩西必須行使自己的職責(“你舉手向海伸杖”,16節第一段),但神所要做的事更難,因爲他要將海水分開。當我們爲某人禱告,祈求他/她被聖靈充滿時,是神在使用我們。但你必須伸出手,向神祈求。神承擔了最難的工作,他賜給人聖靈,但神卻要將你納入他的計劃之中。
而神的工作是拯救人:“耶和華這樣拯救以色列人”(30節)。但我們的責任是信靠他:“又信服他(耶和華)和他的僕人摩西”(31節)。
神做事都是爲了讓你得益處。神希望你與他合作,這正是他設計一切造物的初衷——無論是在自然界(我們種植,神使它們生長),還是在神的國(神賜下他的國,我們需要行使自己的職責)。
主啊,感謝你讓萬事相互效力,將我納入你的計劃。請拿走所有的不和諧音,在我的生命中譜寫最動聽的樂章。
佩泊的補充
《馬太福音》27:52-53
“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裏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
這景象足以讓所有人驚掉下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今日金句:
耶和華必爲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埃及記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