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一切美好的源頭
甘力克

一切美好的源頭

我們都在尋找幸福,尋找愛,並渴望得到平安。但往往找錯了地方。

聖奧古斯丁曾禱告說:“耶和華啊……你爲自己造了我們,所以我們的心永遠不能安寧,直到我們在你裏面找到安息。”神纔是一切美好的源頭。

喜樂和平安的源頭

詩篇4:1-8

我們常在錯誤地方尋找喜樂和平安。“你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要到幾時呢?”(2節第二段)我們以爲金錢、財產或成功便是幸福的答案,但它們實際上是虛妄的假神。大衛告訴我們,真正的平安喜樂唯有從與神的親密關係中才能獲得(3節)。

神並沒有應許我們一生暢通無阻、毫無困難。相反,詩人在一開頭就呼求:“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現在求你憐恤我,聽我的禱告。”(1節第二段)大衛確信神會聽他的禱告,因爲他說:“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3節第二段)

只有神是真平安和真喜樂的源頭:“耶和華啊,求你仰起臉來,光照我們。你使我心裏快樂,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爲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6節第二段- 8節)

相比從奢華的物質享受中得到暫時快樂,人在神裏獲得的喜樂要大得多。物質豐盛,以及它所帶來的表面安全,並不能讓人安然入睡。人只有在神裏面,才能“安然居住”(8節)。

主啊,求你仰起臉來,光照我。讓我的心充滿你同在的喜樂,願我能安然入睡。

蒙神眷顧與真正的幸福

馬太福音4:23-5:20

在耶穌看來,真正的幸福並不來自於世人的標準,也不來自名望、美貌和財富;它無關你的感受,也不在於你擁有什麼,甚至和你做了什麼都沒有關係。

希臘文版馬太福音5章3-11節中用了一個詞 - makarios,它的意思是“受祝福的”、“幸運的”、“幸福的”—— 它指擁有特權,蒙神恩惠的寵兒。或者,如擴充版聖經(the Amplified Version)所說,“幸福的,受人嫉妒的,在屬靈上極爲興盛的,即能享受持續一生的喜樂和滿足……無論他所處的外在條件如何。”

在論八福中,耶穌提出了八種頗具顛覆性的“福氣”。在耶穌看來,真正的幸福來自於:

1 極度渴慕神

“虛心的人有福了”(3節第一段)。“虛心”這個詞的意思是“乞求……依賴他人、尋求他人的支持”。它在此處的意思是:被放到低處或被削弱,以便最終認識到自己需要倚靠神。正所謂“人的盡頭是神的開頭”。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爲當人走到自己的盡頭之後,便來到了耶穌的面前,於是,耶穌使那不可能的事成爲可能 —— “天國是他們的”。(3節第二段)

2 爲你的光景而哭泣

“哀慟的人有福了”(4節第一段)。請爲自己的罪和這墮落、混亂的世界而哀慟吧。你要與哭泣的人同哭。爲失去的愛人悲哀、哭泣並沒有錯。而耶穌的應許是:哀慟的人“必得安慰”(4節第二段)。神的安慰超乎尋常。正如喬伊斯·邁爾Joyce Meyer所說:“爲了能親歷這個安慰,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問題是值得的。”

3 接受自己

“溫柔的人有福了”(5節第一段)。希臘文中,“溫柔”這個詞具有“柔和”、“溫和”、“謙遜”的意思。它表達了一個人對他人的慈愛和關心,是自大和追逐私利的反義詞。“溫柔”還有一個含義是“被破碎的”,不是指一個被打碎的玻璃瓶——它已完全無用;而是指一匹被馴服的野馬——當野馬被徹底降伏後,它的力量便處於主人的掌控之中,此時它纔是一匹良駒。因爲耶穌,溫柔的人便有福了:“他們必承受地土”(5節第二段)。

“ 當你接受自己,知道你無需更多、無需更少 —— 你便有福了。” (5節第一段 - 信息版聖經)

4 渴慕神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6節第一段)。“一起牀就因神感到飢渴的人有福了。”(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你要把尋求神當作生活的第一優先。追逐享樂的人生終歸會讓你感到空虛無助。但是,一個人若渴慕神和他的義,就“必得飽足”(6節第二段)。

5 被人寬恕也施予憐憫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7節第一段)不要當給人他所“配得”的,而當給予他所“不配得的”。C.S. 路易斯曾說:“成爲基督徒意味着原諒不可原諒之人,因爲神已經赦免了你身上所有不可寬恕的罪 。” 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7節第二段)。

6 完全真摯

“清心的人有福了”(8節第一段)。這裏說的“清心”不但指外在的純潔,也指內在的誠實、公開、忠誠和可靠——這種單純讓我們得以親近神(8節第二段)。一顆純潔的心始於人的思想,因爲思想最終會變成話語、行動和性格。

讓心靈清潔的關鍵一步是允許別人看到我們本來的樣子,看到我們的軟弱和破碎。”

7 盡力帶來和平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9節第一段)。我們不能挑起爭端,而應當製造和平。神的兒子耶穌,就是在十字架上爲我們製造了和平(歌羅西書1:20)。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稱爲神的兒子”(9節第二段)。

“當你開始與人合作,而不是與人爭競時你就有福了。“( 9節第一段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8 不要期待回報,反要做好受逼迫的準備

“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10節第一段)。不要期望從這個世界得到任何獎賞,相反,世界總會攻擊基督徒。但神與遭逼迫的教會同在,因爲:“天國是他們的”(10節第二段)。

“假若你因對神有忠心而招惹麻煩,你就有福了。“(10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在此,我們看到了耶穌滿足舊約應許的第三種方式。我們已經看到耶穌是如何成就舊約歷史(馬太福音1:1-17)以及如何滿足舊約預言的(馬太福音1:18-4:16)。如今,在登山寶訓中,通過完整揭示律法的深度和含義,耶穌成全了舊約律法。“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馬太福音5:17)

美國牧師約翰·韋伯John Wimber曾是名搖滾歌手。韋伯說:“耶穌是不知足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可能會取悅他,但卻無法讓他滿足。我曾因耶穌而感到滿足,但他卻不因我而滿足。他一直在提高標準。因爲耶穌行在至高之處。”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讓人看到天上的標準,他這樣做並不是爲了打倒我們,而是爲了提升我們:“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5:16)

主啊,請幫助我在今年以登山寶訓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具備“八福”所提出的那些品格。願我能夠成爲周圍人的光。

仁愛與合一的源頭

創世記9:18-11:9

愛是遮蓋和保護。愛是不以揭露他人的弱點和錯誤爲樂,愛不會幸災樂禍。

今天的經文以挪亞醉酒這段奇怪的敘述開頭。挪亞雖然是個義人,但並不意味着他是完全人。閃和雅弗因爲“遮蓋父親的赤身露體”而被稱讚(9:23)。

仁愛與合一是並肩而行的。巴別塔就是人們不合一的象徵(11:1-9)。人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爲要傳揚我們的名”(4節)。正是這個驕傲和謀求權力的行爲導致了世界的分裂,大家說起了成千上萬種語言,結果一片混亂。“因爲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9節)。

而五旬節聖靈降臨則是巴別塔之亂的逆轉。聖靈使人們能夠說:“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使徒行傳2:8)方言的恩賜象徵着一個事實,這就是:聖靈扭轉了巴別塔導致的分裂,聖靈使人合一。

如今,每當我們體驗到這種超越教會、超越語言、超越民族的愛時,便知聖靈在我們當中。

主啊,願我們永遠不要爲我們自己或我們的教會、教派或運動而揚名。幫助我們竭力榮耀你的名。主啊,請你將聖靈澆灌在你的教會裏,就像五旬節那天一樣。願巴別塔之亂在教會終結。願普世教會走向合一。願你的聖靈和天國的價值觀給我們帶來愛、喜樂、平安、幸福與合一。

佩泊的補充

馬太福音4:24

“那裏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今天,我將爲我知道的所有病人或遭受患難的人禱告。

今日金句:

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爲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詩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