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既便如此 即或不然
吴剑丽

经文:但以理书三16-18

16沙得拉、米煞、埃布尔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17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18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面对王的诘问:「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但三14),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毫不退缩地回应:「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但三16)这个答案表明他们不打算为自己作任何辩护,更清楚地说,他们认为根本毋须向王解释原因,因为他们过去没有拜金像,而现在、将来也不会屈服。这个听起来极其不敬的回答,背后需要何等大的勇气和坚持。

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深信他们事奉的上帝,绝对有能力把他们救离火窑;与此同时,他们有心理准备,上帝有祂的主权,不一定选择救拔他们。换言之,三人知道自己有葬身火窑的可能。然而,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他们仍然定意不拜金像。

从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信仰和心志:

第一,忠心。三人坚拒敬拜金像,为要持守作为上帝子民的身份,绝不向代表巴比伦神明的金像屈膝(参但三12、14、18、28)。言语上他们不为自己辩护甚么,惟在行动上表明对上帝的忠心,且甘愿付上代价。他们的忠心在获得尼布甲尼撒给予多一次机会时更显得真实无讹,宁舍弃保命的最后机会,忠于上帝而死,也不愿背信偷生,正如诗人所体会的:「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诗六三3)

第二,信靠。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表现出来的不单是非凡的勇气,还有对上帝坚定不移的信心。他们深信主若愿意,必定有能力搭救他们,因为祂是一位大能的神。即使面临生命威胁,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也从未动摇;或者换个角度说,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这份对上帝的信心成为他们站立得稳的秘诀。

第三,顺服。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面对王的质问时,先后以「即便如此」(但三17)及「即或不然」(但三18)回应。这两句话掷地有声,充份表达他们对上帝主权的全然顺服。无论上帝最终将施行拯救,抑或容让他们葬身火海,在不确定上帝旨意如何的情况下,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对他们所信奉的上帝都不存丝毫怨怼或质疑。「即或不然」不是为自己打圆场的台词,恰恰相反,这句话是信仰告白,是在敌人面前勇敢地宣告:「无论上帝的旨意如何,我们或生或死,总不向偶像屈膝,因为我们所信靠及效忠的对象只有一位。」

思想:

弟兄姊妹,「即便如此」及「即或不然」可是你的信念?事情的发展或不如我们所想望,上帝的旨意更非我们所能明白,却仍然高举上帝的主权,并定意顺服信靠。信念背后,是对上帝大能和慈爱的确信;少了其中一样,我们对上帝的认识还是有缺欠。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用他们的性命宣告:无论何景况,都忠于上帝,至死不渝。耶稣基督对祂的跟随者的要求正是:「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