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曙光漸露
何啓明

經文:路得記二18~23

18她就把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她吃飽了所剩的給了婆婆。

19婆婆問她說:「你今日在哪裡拾取麥穗,在哪裡做工呢?願那顧恤你的得福。」路得就告訴婆婆說:「我今日在一個名叫波阿斯的人那裡做工。」

20拿俄米對兒婦說:「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地恩待活人死人。」拿俄米又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

21摩押女子路得說:「他對我說:『你要緊隨我的僕人拾取麥穗,直等他們收完了我的莊稼。』」

22拿俄米對兒婦路得說:「女兒啊,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才為好。」

23於是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路得仍與婆婆同住。

路得一整天的辛勞,到了傍晚就把所拾取的(18a節)和吃飽剩下的(18b節)帶回家中見婆婆,展開了路得與婆婆的對話。這段對話(二18~23)的一個特色是敘事者用了重復的字句和詞彙,加強對話的重要性。路得帶回兩樣東西:所拾取的和吃飽剩下的(18節);拿俄米兩次問路得在哪裡拾取麥穗:今日在哪裡拾取麥穗(19a)、在哪裡工作呢(19b節);路得重復兩次的回答:路得就告訴婆婆她在誰那裡作工(19c節)、我今天在那裡作工的那人(19d節)(參《呂》);拿俄米為波阿斯祝福兩次:願那顧恤你的得福(19c節)、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20a節);波阿斯的雙重身份:那是我們本族的人(20c節)、是一個至近的親屬(20d節);同一個用詞:你要「緊跟」著我的僕人(21b節)、於是路得「緊跟」著波阿斯的女僕(23a)《和修》等等。

這段婆婆與媳婦的對話結束時,以收割作為結束。開始收割大麥適逢是逾越節,而五旬節正與收割小麥有關;兩者剛好相隔約七個星期(約是現今的4月至6月初)。路得就在波阿斯的田間足有七個星期的時間。但敘事者要我們注意的並非收割的事,而是兩位相依為命的窮寡婦今後的生計又如何呢?年輕的寡婦仍未有歸宿、仍沒有出路。這正是路得仍與婆婆同住(23c節)所暗示的淒涼的一面。目前的景況是這樣,但這卻不是定論。因為她們仍有一線曙光,這正是婆媳之間對話所流露的線索。

直至現在路得仍未知道白日與波阿斯在田間相遇,對扭轉她的命運有什麼關係。她的眼目只注視在白日所遇到的厚待,興高采烈的將整天的際遇與婆婆分享。拿俄米在仍未知厚待媳婦路得的人是誰之時,就急不及待的為那人祝福。當路得說出那恩待她的財主是波阿斯時,拿俄米心中忽然間燃起了一點希望的火花。她看來已從苦澀的心轉化過來,贊嘆耶和華是那位恩待活人死人的上帝。她說:「願上主賜福給波阿斯!上主始終對活著和死了的人信實仁慈」《現》

拿俄米的心開始轉化,從傷感苦澀的情緒中慢慢走來,認定耶和華仍是恩待她們的主,祂透過波阿斯恩待了兩位無依無靠的寡婦。敘事者一直未透露拿俄米盼望的由來,這時路得仍被蒙在鼓裡。直至拿俄米說:「那(即波阿斯)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20b節)。她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轉變,因為她已看到一線曙光,那就是波阿斯是亡夫以利米勒家族的人,這個身份也許可能會改變路得和她們二人的命運。

有個關乎二次世界大戰集中營內生還者的研究;調查這些人在集中營內如何挨過疾病、飢餓、孤單及精神折磨等。研究發現眾多生還者挨得過那段悲慘的日子,主要原因是這些人盼望有一天會重見天日、盼望有一天可以與家人團聚、盼望有一天會站在自由世界向世人見證納粹黨的暴行。奧地利著名精神醫生弗蘭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就是其中一位戰後生存的戰俘。「盼望的曙光」支持他們挨過那段慘無人道艱辛的歲月。

敘事者透過拿俄米的醒悟,使我們認識到脫離困境的曙光漸露,苦難困難快將逝去!黑暗隧道的盡頭是光亮的晴天,深谷里仰起頭來,就可看到高天的白雲。若你現在落在困境中,別忘記耶和華是那位沒有讓祂的慈愛離開活人死人的主。

思想:讓我們細心誦讀或唱頌〈主如明亮晨星〉,成為今天靈修的禱告:

「當我在黑暗痛苦絕望中,有一曙光明照在我心,祂是那稱為奇妙的救主,捨棄天上榮華為我降生,祂又為我被釘在十字架,情願受苦洗淨我的罪,我要唱奇妙主哈利路亞,從今後永不會再絕望。副歌:祂仁慈善良的愛,領我衝破狂風巨浪,主如一顆明亮的晨星,帶給我無限的希望。」

你幾時曾經經歷過人生低谷?上帝又如何幫你衝破狂風巨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