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 读祷诗篇之二十七:诗篇第五十三篇
张云开

大卫的训诲诗,交与伶长。调用麻哈拉。

1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

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罪孽;

没有一个人行善。

2 神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

有寻求他的没有?

3 他们各人都退后,一同变为污秽;

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4 作孽的没有知识吗?

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并不求告神。

5 他们在无可惧怕之处就大大害怕,

因为神把那安营攻击你之人的骨头散开了。

你使他们蒙羞,因为神弃绝了他们。

6 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

神救回他被掳的子民那时,

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结构上五十三篇第1节表述“愚顽人(nāḇāl)”的心态;2-4节带出上帝的看法;第5节述说此等人的结局;而最后一节表达以色列的盼望。

诗篇五十三篇和诗篇十四篇十分相似,他们的分别主要在于:(1)十四篇以耶和华称呼上帝,而五十三篇以“神(ʾęlōhîm)”作称呼;(2)十四篇在第5节之后多出一节,提出上帝特别关注被欺负的困苦人;(3)两篇诗篇的第5节也有区别;十四5只提到恶人因上帝的临在惧怕,五十三5篇提供的细节较多,指出上帝的临格令攻击“你”的敌人“骨头散开”,意味着这些敌人“野死不葬”,承受古时人最大的恐惧和咒诅。

鉴于第5节的内容,学者都以为本篇经后来编者修改来适应以色列所面对新的环境,用以教导以色列人,而第5节所指涉的背景为希西家王年间亚述王西拿基立围困耶路撒冷之役(王下十八、十九章),在耶和华的攻击下西拿基立大败而逃。但五十三5c说“上帝弃绝了他们”,“弃绝”一词用于亚述人并不合适。从标题和词语关连看,五十三篇的主要背景仍然是大卫的生平事件:扫罗安营攻击大卫(ḥōnâ;撒上二十六3,5;参本篇5b),扫罗被上帝所弃绝(māʾas;撒上十五23,26;十六1;参本篇5c),扫罗的罪被指为顽梗(ʾāwęn;撒上十五23b,于撒上下中只出现于此处;参本篇4a,《和合本》译作“孽”),而且扫罗自认惧怕百姓(撒上十五24;本来无可惧怕却惧怕,参本篇5a),后来又见交鬼妇招魂,获告知耶和华已离开他时扫罗亦惧怕惊恐(撒上二十八20-21),最终扫罗战死沙场,身首异处,“骨头散开”。

西拿基立也好,扫罗也好,他们的共通点,是在强势之中,攻击上帝的子民:前者攻击犹大,继而围困耶路撒冷;后者追杀上帝所拣选的大卫。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不把上帝放在眼内,也因上帝的审判经历恐惧和毁灭。

把1-3节独立来读,好像全世界都是愚顽人,没有一个行善(五十三1c),也没有一个明白(五十三2a),但把4-6节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发觉诗人的世界还是有两种人:世人(benê-ʾāḏām;2a)和上帝的子民(ʿamî;4b和ʿamô;6b)。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他们的外显行为,因为这只是一个结果。他们的分别根源于上帝的拣选,令部分人成为上帝的子民。

作为上帝的子民,从上帝领受了律法,被上帝的圣言所洁净,选民在行为上见证神的拣选,在生活里寻求神(五十三2b),求告神(五十三4b)。即使客观环境令他们惧怕,即使他们被仇敌所俘虏,但上帝的救恩仍然不会离开他们,他们仍然会经历回归的欢喜和快乐(五十三6c)。相反,心中没有上帝的人,即使在无可惧怕之处仍然大大的害怕(五十三6a),因为上帝与他们为敌。

我的祷告:

慈悲的天父,即使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祢的荣耀,但祢的慈爱仍然不离开祢的子民。祢不单在世上要救拔他们,而且在基督耶稣里救赎了他们,让他们认识祢,与祢相和,这种恩典,无法测度。惟愿我辈在基督耶稣里能确切的回应上帝祢的救恩,成为祢的道和基督诚实的见证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