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讀禱詩篇之二十二:詩篇第四十九篇
張雲開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

1 萬民哪,你們都當聽這話!

世上一切的居民,

2 無論上流下流,富足貧窮,

都當留心聽!

3 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

我心要想通達的道理。

4 我要側耳聽比喻,

用琴解謎語。

5 在患難的日子,奸惡隨我腳跟,四面環繞我,

我何必懼怕?

6 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

7 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

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

8-9 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

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罷休。

10 他必見智慧人死,

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

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

11 他們心裏思想:

他們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萬代;

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

12 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

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

13 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

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細拉)

14 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

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

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

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

15 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

因他必收納我。(細拉)

16 見人發財、家室增榮的時候,

你不要懼怕;

17 因為,他死的時候甚麼也不能帶去;

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

18 他活著的時候,雖然自誇為有福

(你若利己,人必誇獎你);

19 他仍必歸到他歷代的祖宗那裏,

永不見光。

20 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

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

詩篇四十九篇的內容直截了當。不像昨天我們所讀的詩篇四十七篇,閱讀這篇詩篇的困難不在於它的結構難以分析,而是在於我們知道,而且明白,卻不接受裏面的前提。所謂不接受,是指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目標,我們選擇的優次,並未有因為明白詩篇裏所講的而產生實質的改變。

這篇詩篇雖然被視為是一篇「智慧詩」(見1-4節的表述),因為內容近似箴言和傳道書裏對財富的評論和對富人的警告(參路加福音十二16-21),但仍然可被視為是一篇「抱怨詩(complaint psalm)」,因為詩人並非以一個冷靜中立的眼光來分析財富、財富的使用和伴隨著財富而來的權力的使用,而是以一個受害人的立場來批判富人的愚頑(四十九5)和表述自己對上帝的信任(四十九15)。對上帝的信任並未為詩人帶來物質生活的改善,或叫敵人遭報,但卻給他一個不同的眼光,讓他不懼怕對方(四十九5,16),也不懼怕死亡(四十九15)。

四十九篇的前提很簡單:(1)人無不死(四十九7-9,12,14,17,19);(2)人死時必空手離開(四十九10,17);(3)上帝亦為「死神」(四十九7-9);(4)只有上帝能贖人靈魂(四十九15);(5)不可恃財為惡(四十九5-6);(6)人應本此知識為人(四十九20)。

詩人對生與死的看法的確發人深省,但同時亦暴露了他眼光的有限之處:(1)由於詩人把眼光放在死亡或身後,認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反而和其他哀歌/抱怨詩不一樣,未有處理上帝在現實裏施行審判的可能;(2)上帝是詩人的救贖主(四十九15),但詩人卻未說明上帝如何進行救贖,尤其是他已明言人生命的贖價極高,人根本無法憑自力贖回自己的性命(四十九7-9);(3)四十九篇內的富人為反面教材,讀者引以為戒,逃避富人的錯誤(例如不自誇,18節),但卻未有明言如何正面建立富人的德行;(4)與此相關的是,雖然詩人在最後呼籲人要醒悟(20節),但醒悟的內涵卻不清楚,對於一個決意「活在當下」的「惡富人」來說,死亡作為「均平力量(equalizer)」的道德約束力並不明顯。

當然,在耶穌到來之後,我們的眼光並不一樣:(1)死亡不單是身體朽壞而已,死亡之後,人且要面對上帝的審判(來九27),所以死亡並不單是一個「均平力量」,更是清算人生帳目的開始;(2)上帝的救贖方法,原來也是以命換命,讓祂的獨生子作為人的贖罪祭;(3)所有人,包括富人,皆可「積財寶在天(太六19-21)」,改變自己的行為優次,讓自己不光只在今生富庶。

我的禱告:

憐憫人的上帝,我的目光短淺,行為自私,懂得為今生積財,卻未嘗進一步認真考慮上帝救贖我的生命意義。求天父光照啟蒙,加我力量,助我改變我的優次,認真面對今生,也認真面對來世。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