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
黃天逸

馬可福音十一1-11

11:1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

11:2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里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

11:3若有人對你們說、為甚麼作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11:4他們去了、便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牠解開。

11:5在那裡站著的人、有幾個說、你們解驢駒作甚麼。

11:6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

11:7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11:8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

11:9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11:10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主騎驢進耶路撒冷」這一幕是四卷福音書共同的記載,其重要性實在是不言而喻的。馬可筆下的這一幕,有幾個相當重要的片段:

  1. 第1節所記下的幾個地名:「伯法其」、「伯大尼」和「橄欖山」均與耶路撒冷相當接近,其中,「橄欖山」更是猶太人信仰傳統中,上帝介入他們群體的地方(參:亞十四4。透過這樣的記載,馬可並不僅僅要交待耶穌等人的行程路線,更重要的,乃是越臨近耶路撒冷,上帝亦越是介入在其中。
  2. 我們應如何理解耶穌命門徒將驢「解開」、「牽來」(2)這一舉動?只是,第3節耶穌的一句「主要用牠」,到第6節門徒果真如此向「站著的人」(5)交待,而他們就「任憑他們(門徒)牽去」。有新約學者指出,「主」並不僅僅指向耶穌,更重要是指向「上帝」。
  3. 第7、8節描述門徒將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而許多人又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有新約學者指出,這一連串的行動,正好象徵著門徒為耶穌「鋪墊王座」、百姓「為君王預備道路」。那「前行後隨」的人所呼喊的「和撒那」(9)乃是向上帝呼求拯救的意思。群眾這呼求源自《詩篇》118:25-26,只是,這彌賽亞式的盼望與呼求,到底又是否與他們所期盼和等待的彌賽亞相符合呢?


這三方面的記載有何重要性?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榮耀,對比之後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羞辱,也許是另一個福音書作者要我們見到的對比,同時,亦印證了耶穌受洗時天上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一11)所承載的,既是「榮耀」、也是「受苦」之路的描述。只是,當時候到底又有誰會明白耶穌即將要走上十字架呢?

反省:

我們呢?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會否好像群眾一般,只見到「榮耀」、卻沒有想過「受苦」呢?耶穌所說「背起十字架」(八34)對我們而言,有什麼重要性呢?我們這「十字架」是什麼?如何能真真正正地背起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