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有行為的信心
梁家麟

經文:雅各書二14-17

14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 15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16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 17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前面提過二1-26是雅各書的第三個段落,主旨是如何實踐真道。在這個段落的前半部分:1至13節,雅各談到在教會里如何拒絕世俗化。然後我們來到後半部分:信心的具體實踐(二14-26)。

雅各呼喚「我的弟兄們」,作為一個新段落的教導的開場白。然後,他直接駁斥一個「可以有信心而沒有相應的行為」的說法。「行為」指的是工作、行動、實踐或成就。我們不確定「若有人說」是否確有其人,甚或是當時期教會一個普遍的信念。

雅各斷言,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死」當然是個虛擬的說法,指的是虛假的、無用的、沒有價值的。沒有行為的信心是無用的,這無用包括兩方面,第一是對身邊的人無用,他們得不到實質的幫助;第二則是對自己無用,這信心不能救他。

沒有行為的信心對身邊的人無用。雅各首先舉出一個例子:遇上一個缺衣缺食的弟兄或姊妹,若我們僅作言詞上的問候,祝願他/她能吃得飽穿得暖,卻沒有付出任何具體的幫助,這個空洞的問候對有需要者一點用處都沒有,他/她還是繼續缺衣缺食。(「空洞」確實是雅各要傳遞的意思,20節說「虛浮的人」,也便是愚蠢的和空洞無物的人。)

雅各強調的是沒有行為的信心無用,而非空洞的問候無用;所以這個例子的重點應在空洞問候里的祝願。也許我們在作此問候時,心中真是懷著不忍與憐憫,我們的祝願亦是誠心誠意的,希望對方的問題得到解決;但是,我們若是沒有相應於信心的行動,具體地供衣給吃,我們的信心未能實時幫助到對方。

當然,沒有人能幫助全世界有需要的人,我們在電視或網絡里看到世界各地發生的天災人禍,難民流徙,飢民處處,我們的心中常有惻隱和憐憫,卻亦感到無能為力,無法給予每個有需要的人實際的幫助。但是,只要我們在憐憫之余,盡自己的綿力付出一點點,便能幫助其中一小撮人。我們不需要作全有或全無(all or none)的選擇。

而這一點點的付出,除了能幫助一小撮人外,最能幫助到的是自己。付出的行動說明我們心中的惻隱不是虛假的,我們為對方的祈禱祝願(看見災難,代禱是起碼的行動吧?)也不是空洞無物的。我的心中所願,便亦成了外在的行動。

我們無法幫助全世界有需要的人,惟有上帝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所以我們為有需要者代禱,祈求上帝親自出馬。但我們在祈願上帝行動的同時,自己也作出相應的行動。我們不是以自己的行動來取代上帝的行動,我們自知力量微小,不敢有這樣的狂妄;我們卻是願意自己的行動成了上帝在世界的行動的一部分。我們是上帝的工具,祂在人間行動,總是藉著感動和差遣不同的人來行事的,上帝的辦法就是人。如此,我們的行動,表白我們期待上帝行動的信仰;若前者是行為,後者是信心,那信心與行為便是相輔相成的,行為不僅不會取代信心,行為是信心的一部分,行為是信心的必須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督徒常常以祝願代替行動,甚或以祝願來作為逃避行動的藉口。碰到一個弟兄或姊妹跟自己分享難處,覺得對方的問題又大又難,糾纏其中很可能無法脫身,便簡單說「我為你代禱」來將對方打發掉。我們在不想行動,或不知道怎樣行動的時候,都喜歡以禱告作為簡易出路(或說下台階)。今天網絡世界的通訊更方便,簡單發個合什祈禱的圖形,便算作了回應,既大方得體,又不花一文。

思想:

  1. 仔細檢討一下,你對人的愛心是否常常不足?是否常有回避參與身邊的人的苦難或問題的傾向?有沒有常以為對方代禱作為打發對方的藉口?
  2. 默想「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