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考門夫人

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6:24)

美國南北內戰時期有位銀行家,因為獨生子加入了聯邦軍,彼此分別,心裡十分黯然。

從那時候起,他對年輕的士兵生出深摯的關懷,每逢看到穿軍服的人,就會想到自己的兒子。他神不守捨,疏忽業務,把錢用來照顧回鄉的殘疾軍人。親友從旁規勸,說他不應荒廢事業,為軍人花那麼多心思,他聽從了他們的勸告。

有一天,銀行裡來了一個士兵,他的軍服破爛不堪,臉和手上都有傷痕。

那位可憐的士兵手忙腳亂,想從口袋里掏出什麼東西來,銀行家看見後,猜到了他的目的,就對他說:

「孩子,今天我實在忙不過來,沒有辦法接待你。你應該到你們的司令部去,那裡有軍官會照顧你。」

可士兵好像不大明白他的話,仍舊在口袋里摸索,終於掏出一張骯臟的字條,那上面寫著:

「親愛的父親,這是我的戰友,他在上次戰役中負傷,進過醫院,請你接待他像接待我一樣。查理。」

銀行家立時打消了想要漠然處之的決定。他把年輕人帶回家,讓他住在兒子的房間里,用餐時坐在兒子的位置上,款待他,直到飲食、休息和愛護使他恢復了健康,再送他到前方為國效命。

「你必看見我……所行的事。」(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