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
11月28日 撒種的比喻 (上) - 爾道自建

11月28日 撒種的比喻 (上)

Audio icon

爾道自建

2025年11月28日

收藏
分享

經文:路加福音8: 4-15

4 當一大羣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裏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用比喻說: 5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把它喫掉了。 6 有的落在磐石上,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着滋潤。 7 有的落在荊棘裏,荊棘跟它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 8 又有的落在好土裏,生長起來,結實百倍。」 耶穌說完這些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9 門徒問耶穌這比喻是什麼意思。 10 他說:「上帝國的奧祕只讓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要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不明白。」 11 「這比喻是這樣的:種子就是上帝的道。 12 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裏把道奪去,以免他們信了得救。 13 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等到碰上試煉就退後了。 14 那落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憂慮、錢財、宴樂擠住了,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 15 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並用純真善良的心持守它,耐心等候結果實。」

隨着耶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都出來見耶穌,他們可能帶着不同的動機來,但耶穌把握這機會用撒種比喻來教導他們。耶穌先講出比喻,然後門徒問這個比喻的意思,耶穌將這個解釋的鑰匙和他們分享,並且將這比喻的意思解釋出來。按照耶穌講的比喻,四種不同的土壤對於撒下的種子──即是神的話──有不同的反應。

情況 結果 原因
撒在路旁 沒有生長 被人踐踏,被天上飛鳥吃盡
撒在磐石 枯乾 沒有滋潤
撒在荊棘 生長擠住 荊棘與它一同生長
撒在好土 生長結實百倍 自然健康成長

撒在路旁不一定是刻意的,而是在大量撒種動作下總有些撒在此處。撒在磐石上其實是指在撒在淺土的石頭上,表面看來是泥土,其實很薄,下面的石頭不能藏水,所以薄土得不到足夠水份滋潤種子。撒在荊棘的本是好土,但旁邊的荊棘會爭取土壤營養,影響了種子的生長。

從路加用介詞 (preposition),可以看到種子(神的話)與泥土的關係:路「旁」 (by the road),在磐石「上」(upon the rock),在荊棘「裏」(in the midst of the thorns) 及在好土「裏」(into good soil)。撒種是上帝賜予生命一個常用的圖像(imagery) (參何2:23耶31:27)。耶穌解答門徒的問題時所說的「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白」(8: 9-10) 是引用了以賽亞書六章九節,神對叛逆的子民的審判,控訴他們心硬,結果亦不能領受神的話。門徒有願意聽從耶穌的話的心,所以就能夠明白比喻並且欣賞這話對自己屬靈生命的價值,反之,若沒有聽從的心,即使所謂明白都是表面的,沒法擁抱神話語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並且付諸實行。

未能對上帝啟示迴應的人除了面對審判外,心會更加剛硬,不能進一步領受神的勸導,因而產生一種惡性循環;反之,願意聽從神話語的人,就越來越能領受上帝更多的教導,屬靈生命朝向一個正向的循環。這意味着雖然有很多人來看/聽耶穌,很多人都未必預備好去聽從,反而對神心硬的人也不少。後來要釘死耶穌的也有曾聽過耶穌教導的人。

最後,得救與否不是這比喻要討論的主要問題,也不是要試圖講出進天國的最低條件。每種土壤不是在說人對神話語每一刻的反應,而是對其一生的一個總結,所以我們永遠不能判斷某人是某種土壤,因為我們沒有神這種能夠總結人一生對神話語反應的觀點。

思考/反省和默想/禱告:(按感動選擇全部或其中一部份)

對於關心所謂得救與否的基督徒,讀這段經文的時候可能會問,哪一種土壤至少可以得救?你會這樣問嗎?為什麼呢?除了第一種土壤外,這段經文說明了聽道的人怎樣能夠成長,為主結果子,經文不是要回答那些期望最低的付出亦可以享受得救,但之後又可以選擇聽或不聽從神話語的人。你羨慕剛剛得救還是能夠為主結果子呢?為什麼呢?

作者沒有比較結果子倍數(參可4:20),可能是路加簡約了,更可能表示在天國不是比較多少,或程度高低。馬可卻有提到數字,但亦不表示天國要這樣按數量來比較,因為能夠結果子是生命聽從了主,至於結多少則是神的主權,重點仍是好土與不好之分別。如果你現在或曾經為自己的事奉果子或生命果子與別人比較而感到不安,求主幫你看到神的主權,而你的責任只是聽從神的話語。

這個比喻常常被我們用來評價別人,判定對方是否一個聽神話的人。其實四種土壤的結果是耶穌的神能,是針對祂能夠總結一個人一生對神話語的反應而說的,我們沒辦法看通自己和別人一生對神話語的反應,唯一我們能夠做就是:如果你今天要做一個選擇,你想成為哪種土壤?為什麼呢?將你這個立志告知上帝。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