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數記 13:6 >>

本节经文

交叉引用

  • 民數記 14:6
    窺探迦南地者中嫩之子約書亞、耶孚尼子迦勒、自裂其衣、
  • 民數記 34:19
    其人之名乃此、猶大支派、耶孚尼子迦勒、
  • 民數記 13:30
    迦勒見民怨摩西、乃安撫之曰、我儕可以上取其地、必能克之、
  • 民數記 14:30
    必不得入我所誓賜爾以居之地、惟耶孚尼子迦勒、與嫩之子約書亞、可得而入、
  • 歷代志上 4:15
    耶孚尼子迦勒、迦勒子以路、以拉、拿安、以拉子基納、
  • 約書亞記 14:6-15
    時猶大至吉甲見約書亞、其中基尼洗族耶孚尼子迦勒謂之曰、主在加叠巴尼亞為爾為我所諭神人摩西者、為爾所知、其時我年四十歲、主之僕摩西自加叠巴尼亞遣我窺探迦南地、我循我心中誠意以復之、與我同行之兄弟、使民膽怯、惟我順從主我之天主、當時摩西誓我曰、爾既順從主我之天主、故爾足所履之地、必歸爾與爾子孫、永遠為業、自主諭摩西時、至今四十五年矣、其間以色列人遊行曠野、主踐其前言、保全保全原文作生存我至於今日、今我年八十五歲矣、我力尚健、與摩西遣我之時無異、我力尚如彼時、能出入以戰、今求以當時許我之山、賜我為業、其時爾聞在彼有亞衲族人、其城垣高大鞏固、若夢主祐我、則可逐之、如主所許、約書亞為耶孚尼子迦勒祝福、以希伯崙予之為業、緣基尼洗族耶孚尼子迦勒、順從主以色列之天主、故得希伯崙為業、至於今日、昔希伯崙名亞巴之邑、亞巴之邑即基列亞巴此亞巴在亞衲族中最尊大、此後斯地息戰、
  • 民數記 14:24
    惟我僕迦勒緣聽從我、不與眾同心、我必使其得入所往之地、使其後裔得以為業、
  • 民數記 26:65
    蓋主曾有言曰、其人必死於曠野、故耶孚尼子迦勒與嫩之子約書亞外、其餘無一存留、
  • 路加福音 1:10-15
    焚香時、眾民在外祈禱、主之使者顯現、立於香臺之右、撒迦利亞見之、即驚駭惶恐、天使曰、撒迦利亞、勿懼、爾之祈禱、已得聞矣、爾妻以利沙伯將生子、可名之曰約翰、爾將為之歡欣喜樂、且多人亦因其生而歡欣、彼在主前將為大、酒與凡醉人者不飲、自母胎而聖神充之、
  • 民數記 27:15-23
    摩西告主曰、天主耶和華、賜生氣於一切身軀者、或作天主耶和華賜生命於凡有血氣者求立一人治理此會、可出入其前、導之往返、免主之會、如羊之無牧、主諭摩西曰、嫩之子約書亞、其人感於神、爾可攜之至、按手於其首、使立於祭司以利亞撒及會眾前、在其目前命之、又以爾之尊榮加諸其身、使以色列會眾無不聽從、彼立祭司以利亞撒前、以利亞撒為之在主前問烏陵、彼與以色列人會眾出入、當循以利亞撒所傳之命、摩西即遵主所命而行、攜約書亞至、使立於祭司以利亞撒及會眾前、摩西按手於其首而命之、遵主所命摩西者、
  • 民數記 14:38
    窺探其地之人中、惟有嫩之子約書亞與耶孚尼之子迦勒未死、
  • 士師記 1:12-15
    迦勒曰、能擊基列西弗而取之者、必以我女押撒妻之、迦勒弟基納子俄陀聶取之、迦勒以女押撒妻之、押撒于歸時、勸夫求田於其父、遂下驢、迦勒曰、爾何所欲、曰、我欲蒙父之賞、或作求父賜福於我父所賜我者、乃南方土地、求父賜我以泉、迦勒遂以上泉下泉予之、○
  • 約書亞記 15:13-19
    約書亞遵主所命、使耶孚尼子迦勒在猶大支派中得地為業、即亞衲族之祖亞巴之邑希伯崙、迦勒自彼驅逐亞衲三族、示篩族、亞希幔族、撻買族、或作自彼驅逐亞衲族三人即示篩亞希幔撻買自此前往、攻擊底璧居民、底璧昔名基列西弗、迦勒曰、能攻基列西弗而取之者、必以我女押撒妻之、迦勒弟基納子俄陀聶取之、迦勒以女押撒妻之、押撒于歸時、勸夫求田於其父、押撒遂下驢、迦勒曰、爾何所欲、曰我欲求父賞賜、或作求父賜福於我父所賜我者南方土地、求父賜我以泉、其父遂以上泉下泉賜之、○
  • 申命記 31:7-17
    摩西召約書亞、在以色列眾前告之曰、爾當強爾心壯爾志、爾必與民偕往、入主所誓於其祖欲賜之之地、爾必使民得之為業、主必導於爾前、庇祐爾、不棄爾、勿恐懼、勿畏葸、○摩西書此律法授舁主約匱之祭司利未人、與以色列長老、諭之曰、每七年之末年、即豁免之年、於居廬節期、以色列眾咸至、覲主爾之天主在其所選之處、當誦此律法在以色列眾前、使其聞之、當集眾民、男女幼子、及寄居爾邑之外邦客旅、使彼聽而學之、如此、則能敬畏主爾之天主、謹守遵行此律法之諸言、亦使其子女、尚無所識者聽之、即學終身敬畏主爾之天主、在爾渡約但將得之地、○主諭摩西曰、爾死期近矣、當召約書亞同立於會幕、我將命之、摩西約書亞往立於會幕、主乘雲柱顯現於會幕、雲柱止於會幕門之上、主諭摩西曰、爾與列祖偕寢之後、斯民必起、存邪僻之心、往拜異邦之神、即所將往之地、其居民所敬之神、違棄我、背我與彼所立之約、其時我必怒而棄之、掩面不顧之、使被吞食、多遭禍患災難、斯時也、彼必曰、我遭此禍災、豈非因我天主不在我中之故乎、